民族团结之花在长白大地绽放
——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
长白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。位于吉林省东南端,长白山主峰南麓,鸭绿江源头,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江相望,边境线260.5公里,幅员2505.96平方公里,辖7镇1乡,总人口8.4万人,由汉、朝、满、回、蒙等19个民族组成。多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,扎实推进创建工作,使全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空前巩固和发展,进一步打牢了和谐长白的基石。我县于2014年度被国务院授予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荣誉称号,这是连续第6次获得此殊荣。
一、民族和谐团结稳定
多年来,我县始终把贯彻落实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、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,认真行使各项权利,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“两个共同”、“三个离不开”思想,巩固了民族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关系。一是民族团结不断推进。每年定期组织开展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”等活动,在此基础上,积极开展比团结、比发展、创模范“两比一创”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村屯、进军营、进宗教场所等 “十进”活动。制定实施了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评选表彰办法》、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奖励暂行办法》,每五年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,表彰表现突出、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或个人。成功举办“长白好人•最美民族团结之星”发布会,评选出10名杰出人士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。通过发布会弘扬了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典范,增进了全社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良好局面。截止目前我县先后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处、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4处,进一步铸就了和谐长白的基石。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。通过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、挂职锻炼,以及到高等院校和省民干校学习深造等途径,为其更快更好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。目前,全县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8.9%;少数民族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均超过总数的20%;同时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按照不低于30%的比例设定少数民族岗位,保证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。三是创新实施“双语”工程。自2009年开始对全县40周岁以下在职干部和所有后备干部开展推广朝鲜语和普及普通话“双语”培训,进一步拓宽了民族之间沟通渠道,这一举措得到了中组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。四是全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实际困难。针对近年来长白县牛羊肉市场价格不断上涨,给回族群众生活带来压力的实际,将发放牛羊肉补贴标准,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,保障了回族群众在“两节”期间吃上牛羊肉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,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。投资1200万元,建成多功能朝鲜族敬老院,为朝鲜族群众创造了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。
二、综合实力稳步增长
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,自治县的综合实力日益提升,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.2亿元,增长8.3%;固定资产投资65.55亿元,增长8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211元、10842元,增长10%和15%。一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。县委、县政府提出了“两主三辅”的产业发展思路。以硅藻土为龙头的工业不断壮大;以全域游为主导的旅游业蒸蒸日上;以边贸、医药健康、现代服务业为辅的“三大辅业”齐头并进。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。紧跟上级政策导向谋项目、争资金,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1个,累计争取项目300多个,到位专项资金6.5亿元,争取地方政府债券3.13亿元。三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。深入开展“冬春会战”“三项促投资”活动,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21个,到位资金66.3亿元;完成签约项目21个,总投资266.37亿元。长白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。在全国120个自治县中,人口总量排第113位,经济总量排第85位,人均GDP排第18位。
三、社会大局和谐稳固
作为边境民族地区,自治县把维护民族团结、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,倾力实施一批惠民工程,持续改善民生福祉,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一是全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。在国家和省市民委的大力帮助下,我们不断优化发展模式、重点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、群众增收快的好项目,初步形成了一批重点村、特色产业示范点,在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、加快各族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,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。截止目前,共争取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1.16亿元,安排兴边富民项目248个。二是稳步推进脱贫攻坚。全力打造“五心队伍”,以“十个带着”的担当推进扶贫工作,在全省首创“精准扶贫云平台”系统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体系,新一轮精准识别全县贫困人口1081户、1692人。抓住产业扶贫关键,新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5个,二十道沟村、老局所村等14个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。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.3亿元,实现986人脱贫,6个村退出贫困序列。三是全力抓好社会保障。投入资金1.3亿元,改善11所乡村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,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%;严格落实“五提高、一降低、一增加”等医疗保障优先政策,对全县贫困户实行大病兜底保险;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,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520元和年人均3400元,实现应保尽保。四是持续加强边境管控。开创性实施了“党政军警民”五位一体合力治边工作体系,全面构建稳固的边境防线,这一经验做法在“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加强边境防控工作长白现场会”和“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白现场会”上得到充分肯定和复制推广。启动“一键六联响”多功能报警系统建设,深入开展长安系列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;成功破获“9•22”跨国特大网络诈骗案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。
四、城乡面貌明显改善
为全面改善边境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,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自治县以建设城乡一体、宜居宜游的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县为目标,着力打造“生态城市建设、主题景区开发、绿色产业发展”的三大功能组团。一是聚力打造精品长白。城市面貌展现新容。从景观升级、核心改造、全面开发等方面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,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,启动实施县城中心街路改造、鸭绿江大街改造、长白广场改造、体育场、博物馆等“十大城市建设工程”,全面升级“五横四纵”干道街路,依次改造雨污分流管网和供热管线,大力提升城市品味、完善城市功能。美丽乡村加快建设,完成十二道沟村、十六道沟村省级美丽乡村申报工作,长白镇、果园村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复检,八道沟镇荣获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称号。二是聚力打造便捷长白。多年来,为解决交通不便问题,我们通过向上争取资金,将依山而建的盘山路,下移变为沿江公路,共建设边防迂回路、旅游公路、农村公路等600余公里,实现水泥路“村村通”,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993公里。三是聚力打造绿色长白。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工作,17批29件交办案件全部办结,全市信访总量最小。执行清洁大气、水体、土壤污染防治等行动计划,全面推行“河长制”,实施污水处理厂、垃圾填埋场提标改造工程,取缔燃煤小锅炉18台,淘汰黄标车141辆,全县6个方面50项环境问题整治进度达到84%。扎实开展“绿盾2017”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,整改各类问题91项,累计拆除违规设施、建筑25处。
多年来,自治县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省市的正确领导,离不开各级民委部门的关怀帮助,离不开民族政策的坚强保障。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目标,大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,全力推进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,齐心协力守护祖国边疆,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!